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与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假如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与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与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与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与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2疲困的眼光从书本的190页上脱离,合上双睑,此时,我的内心波翻浪涌。端起桌角的绿茶,轻泯间无意发现,杯中绿茶折射出一位尽职的为人父亲的形象。
一场道别仪式在1954年谢了幕,傅聪同志出国求学。从此,无尽的思念写在父母的皱纹上。的确,畴昔的笑语,现在已成为回忆,所以,只有让纸张和笔削去天涯对海角的牵挂。
在与儿子分别的这二十几载春秋中,父亲对自己过去的过错进行检讨,对初出茅庐的儿子生活的'嘱咐,对儿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儿子艺术的交流及母亲对
儿子的牵肠挂肚,都只有漫天纷飞的家书才足以言尽。父母对儿子来信的盼望,使得没有一次来信让他们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点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简单通俗的七个字也能让他们对眸而笑,毕竟,他们欲望的极限只停留在“平安”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父亲以自己资深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而母亲的舐犊之情借风传递到儿子耳畔引起儿子思乡的回应。
家书的文字质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碧空舒卷的白云,父爱从家书中与儿子论说艺术,激发儿子的感情,训练儿子的文笔与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从中体现出来,目的就是希望儿子能成长,报效祖国。终于,儿子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思想上也成熟了许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将家书收藏起来,然而,在儿子终于有所成就的时候,傅雷却还来不及享福清闲,就摆脱了黑暗的束缚,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阔的草原上,一只风筝起飞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时候,不能放弃,他飞高的时候,不能骄傲,他掉下来的时候不能颓废,他成功的时候还得执著追求……因为他的线被牵在一个人的手中。
确实,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一个为儿子呕心沥血,辛苦付出的父亲,你一定有与之对话的欲望吧!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3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达芬奇也说过“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亲情是这个世间、这个社会中最美好的情感。《傅雷家书》便是如此。不需要多么生动的修辞手法,也不需要多么细致的描写方法,仅用父母与儿女交流的信件就可以成为一本好书、一部好作品。就像一家四口每天坐在桌前聊天,分享着这一天经历的故事,经历后的感想。总之,亲情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挥笔成文的一种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亲情最珍贵。
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要从父母开始,再到他人、朋友,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再上升到国家。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一点一点汇流成小溪、小河、大江、大海。只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情,一步一步的去感恩、去包容、去守护,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父母的恩德比天大,每一个做子女的人,要践行孝道。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要尽量不与父母吵架,帮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父母唠叨时要虚心听取意见,等父母说完后,再与父母商量对错。唠叨是父母关心我们和爱我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再唠叨了,那么就代表他们已经不再疼爱我们了,不想管教我们了。
怎样减少父母对我们的担心呢?作为初中生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只有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增强未来谋职干事的本领。当前我们要专心对待每一门科、每一堂课,不偏科、不落课,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思维跟着老师指挥棒转,记好笔记,课后消化吸收,把老师讲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新时代中学生,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老师育人之情、社会和谐之爱。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4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与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 ……此处隐藏4186个字……是莫名其妙的gosip(八卦),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先生的风范,使我深深感到——都说"父子如兄弟"。诚如是,傅雷先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以他的造诣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威",而是耐心细致的互动"絮叨"。我的爸爸也颇感慨,说作为父母,不可"恃才行凶",虽然在礼仪辈分上有长幼之别,但在思想上要给孩子更多平等、尊重与倾听。
——都说"父爱如山",我倒觉得父爱更应如海。无论父母多么望子成龙,都不宜在孩子学业不佳或身心成长等遇到挫折时焦躁斥责。作为父母,不必"恃爱行凶","高山"仰望令儿生畏,孩子期待更多包容、理解、循序引导的"海"之胸怀。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傅雷",我的爸爸虽然不是傅雷那样的名人,但他对我的培养与期待却是一样的深沉厚重……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1母爱伟大无私,并不需要过多的点缀,只要用心去体会,便可知道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傅聪三个月也不曾来信,作为母亲的朱梅馥心里焦急,就写信给儿子:“千句并一句,我们只希望你的来信,多么令人思念的信!”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惦念,都在这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心思细腻,她说给儿子的话,都是希望儿子永远铭记在心。她说:”回国前若有余款,可留在使馆,或者根本送给使馆,不要看重个人利益,宁可节约些留给国家。”嘱咐的虽然以琐碎家事为主,但其中又不乏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一个母亲对儿子、对国家的感情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母亲教育儿子要懂得理财,不能奢靡无度:“宁可生活清苦些,节制一些力量(对理财方面也要有些打算,要节约,不可加强浪费的恶习)”。
母亲还教儿子要懂得感恩:“与华沙的杰老师,有没有时时去信请教问候,你是他的得意学生,切不可忘了他。”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人不可忘记师恩,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母亲的苦心,令人唏嘘感叹。
母亲也会变老,但他对儿子的爱从不减一点。在给傅聪的信中,说 :“我们这几年老了许多,爸爸头发花白,神经衰弱,精力也大大减弱,晚上已不能工作;我的眼光衰退,也常常失眠,这一切都是老态的表现,无法避免了。”母亲对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轻描淡写,对儿子的身体却分外关心,舐犊情深 ,感人至深。
虽说“钱乃身外之物”,但出门在外,需要钱财。母亲深知这一点,他担忧儿子,于是再次叮嘱儿子:“你现在孤身在外,不论什么事,都要你自己合理安排,譬如理财一道,也要训练的有计划,有打算,要往长里看,不能糊里糊涂。尤其是辛勤劳苦挣来的,我们绝不要讨人便宜,可也不要任人剥削。”母亲的爱子之情体现出来,再次谈到理财的问题,其理财眼光要放长远的观点。
儿子只身在外,做母亲的也不能多做些事,就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儿子,让儿子不至于走弯路、重蹈覆辙,母爱无私,从不保守一个对孩子有益的事,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学到的都告诉了儿子。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2这是一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每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作者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业却是无限的,通过亲生儿女,来延续希望,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是一项为人父母所应尽的义务。从傅雷的行为中,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对世界负责任的。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篇13那位父亲——虽外表严肃认真,但内心却是充盈着对儿女深深的舔犊之情。
那一封封家书,寄予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殷殷期盼。
那位父亲,就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那些家书,就是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留下的亲子教育的典范篇章。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做一个真人。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如果傅雷的儿子是一个顺心,听话的孩子,看了父亲寄来的一封封装满深深爱意的家书,会吸引父亲所说的学习方法和做人要求,奋发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傅雷儿子原本是一个调皮爱玩的孩子,即使他是不爱学习的,甚至是讨厌学习的,但是看着父亲煞费苦心寄来的一张又一张的家书,载满一位父亲对儿女的期盼,可以想象当时父亲写这一封封信时的.表情,即使是一颗冰冷的心,也会被自己父亲为自己做的事情而心生感动,并开始学习,为自己,更为了父亲对自己的一片片神医,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学业,事业回报父亲,回报父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
这些家书,这位父亲,为儿女的以后,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继续。
新的世纪,我们为何对傅雷家书爱心依旧?只缘——家书载满了感人肺腑的亲情,蕴含着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树人育人立人,《傅雷家书》为我们树立了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