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1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三部轮唱,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材分析:
此曲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全曲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持续的根音进行,在三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三部合唱曲。
重点、难点:
在轮唱过程中形成的三部合唱效果。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及三部卡农游戏:
“学声音”游戏:请学生们跟教师学,教师唱什么学生就唱什么。
三、歌曲教学
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三部轮唱的歌曲《美丽的黄昏》。
2、视唱、创编旋律:(先出现一、三乐句,第二乐句随创作一一出示)。
师:同学们观察这首歌谱出现了一、三两乐句,我们来学唱它。
师:第二乐句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己创作。要求:节奏和第一乐句相同,每个音符比第一乐句高三度音。请同学接龙依次创作出的音符。
3、整学会歌谱。
4、学唱歌词:
体会用不同方式去表达歌曲感情。
A:力度记号
B:用不同速度情绪
C:用轻松简洁的动作
D:用轮唱的形式
5、进行三部轮唱练习:把学生分成三个圆圈,要求相同。
6、让学生体会三声部轮唱就像晚霞一样绚烂多彩。
7、欣赏外国小朋友演唱《美丽的黄昏》,感受不同表现风格。
四、小结。
教后感:
通过三声部轮唱的实践,发现学生普遍音准偏差,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重点的加强基本训练渗透音准概念。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2这次上的这堂主题研讨课是我们根据谢老师听省优秀音乐课回来后,通过讨论觉得无论在课的难度上(轮唱),还是课的设计上都比较适合我们去尝试一下。
这节课是三年级教材,我借谢老师班级授课。我们每人先试教一节,再作为主题研讨课上一节。星期一先由谢老师试教,听后觉得欣赏不够,对轮唱的概念比较模糊,学生的轮唱没有达到要求。当我试教时,借了三(2)班,这个班级学生纪律非常好,和我配合默契。我也吸取谢老师的经验,修改了前面do、si、la、sol,变成mi、re、do、sol,这样衔接了上面的内容,把轮唱的概念告诉学生,使学生在唱的时候正确的表达。同时加强了歌曲的聆听,果然在反复聆听中学生学歌变得容易了,学生听出了轮唱,找到了轮唱的顺序。而且,在学生欣赏完黄昏的图片后,让他们发表感想,老师再引出歌词,衔接更自然了。但是,那堂课后,我和谢老师考虑:我让学生反复聆听(三遍),只了解演唱形式“轮唱”是否太单一化了,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分析作品,了解它的情绪、节拍、内容,这样对歌曲的演唱会有帮助。谢老师认为:唱好轮唱的首要前提是能准确唱好歌,而因为歌曲采用了轮唱,对于学生清晰的听清歌曲产生了些许障碍。基于这些考虑,谢老师在第二次上课时,添加了一些内容,我认为很好,有两处我在第二次上的`时候也运用了。如在欣赏中还感受了三拍子和情绪,由师和好的学生各带小组尝试轮唱,学生积极性比较高。
在我上第二次课时,我吸取讨论过一些不足和优点借了三(3)班上课,从开始导入“几天的阴雨天气,今天的太阳为我们露出了笑脸,真是快乐的早晨”画上太阳、山脉,学生兴趣非常高,前面的轮唱也唱的比较好,唱完321|5——||后,我突然有个想法,觉得比较可行,我就把312|5——||123|1——||串起来演唱,既避免了重复,也为后一块内容节省时间,效果也达到了,同时我还针对学生对轮唱的不熟悉,分别用师生合作,小组轮换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因增加了难度,在这一处中花了些时间。还有在听辩523|1——||中,学生听不出,也花了不少时间。在学生欣赏黄昏美的画面后,带着美的感受学习了歌曲,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三拍子和歌曲的情绪,使学生学谱和唱词完成的特别顺畅。在学会歌曲后,再来欣赏歌曲,找出轮唱及顺序,我采用了谢老师的方法,也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由于借班上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评价不过多,使有些问题不是在第一时间都完成,浪费了不少时间,最后用乐器伴奏不能按时完成不够完美。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3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三部轮唱,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材分析:此曲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全曲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持续的根音进行,在三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三部合唱曲。
重点、难点:在轮唱过程中形成的三部合唱效果。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及三部卡农游戏:
“学声音”游戏:请学生们跟教师学,教师唱什么学生就唱什么。
三、歌曲教学
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三部轮唱的歌曲《美丽的黄昏》。
2、视唱、创编旋律:(先出现一、三乐句,第二乐句随创作一一出示)。
师:同学们观察这首歌谱出现了一、三两乐句,我们来学唱它。
师:第二乐句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己创作。要求:节奏和第一乐句相同,每个音符比第一乐句高三度音。请同学接龙依次创作出的音符。
3、整学会歌谱。
4、学唱歌词:
体会用不同方式去表达歌曲感情。
A:力度记号
B:用不同速度情绪
C:用轻松简洁的动作
D:用轮唱的形式
5、进行三部轮唱练习:把学生分成三个圆圈,要求相同。
6、让学生体会三声部轮唱就像晚霞一样绚烂多彩。
7、欣赏外国小朋友演唱《美丽的黄昏》,感受不同表现风格。
四、小结。
教后感:通过三声部轮唱的实践,发现学生普遍音准偏差,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重点的加强基本训练渗透音准概念。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4【教学计划】
1、 知识与技能:学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起伏。
2、 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此处隐藏7794个字……部在比赛看谁唱得响,实在是难听。我又是请较好的学生与我合作进行示范,又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再三地强调我们应该怎样唱。可孩子们还是放不下包袱,声部还是很不清晰。
情急之下,我让学生逐个声部进行练习,每个声部,我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要求:边唱边想象,用你的歌声画出“美丽的黄昏”,感染自己,陶醉自己。此时,学生算是“开窍”了,他们有的闭目陶醉着歌,有的目光凝视着前方唱,没轮到唱的则跟着歌者不由自主地晃着身子……等三个声部都分别唱完,我问:“你在唱时眼前有美丽的黄昏图了吗?你被自己的歌声、同学的歌声感动了吗?”好多孩子都点着头。“那好,现在我们再次合作进行三部轮唱的时候,你只要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歌声里就一定会有画。”因为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再次进行合作时目标明显发生了转移,他们不再关注自己是否会唱错,不再担心别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部,而是更注重体现声部之间的融合,共同在心中、在歌声中描画美丽的黄昏。我们所要的轻柔的效果达到了!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课后,我想了很多。其实,丰富的生活经验储存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许多美丽的图片,在歌唱前,大可不必给孩子们展示那么多的黄昏图片。我们的课堂上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歌唱时用自己的歌声“画”出来的效果,那才会更好!那来自心灵深处的歌,才会更动人!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13《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四三拍的二声部轮唱曲,歌曲优美动听,非常好的描绘出黄昏下的甜美意境。这节课我模仿了市实验小学蒋琪老师的教学设计,在三(2)班教授这节课。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反思。
一开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学生非常投入,而且被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说:“黄昏真美啊”有的说:“黄昏的颜色五彩缤纷”还有的说:“黄昏像大地铺上一层金子”“黄昏的颜色还有变化”。应该说这时是情感很好的激发点。可是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是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我自己范读又很不在状态,导致学生读的也很不在状态,以致影响了整堂课学生歌声的控制,一节课上,学生的歌声都不够美,情感的处理都不到位,优美的意境没有形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在演唱第一乐句时,第一次演唱学生唱得还不错,可当我请一位学生来演唱师,该学生在3—1之间唱成滑音变成321,我见状又连忙去纠正他的歌声,而纠正又不到位,以致这位错的同学反而成了全班同学的'示范,让全班同学都犯了这个错。其实,当发现这个同学不对时,我应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让别人正确的歌声成全班同学的示范,让生与生之间有个对比,这样对后面的歌声就会有帮助。
一节课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看我们的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们的目标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有个明确的告知。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本堂课的一些反思,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望同行们能批评指正。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14《美丽的黄昏》是一首轮唱歌曲,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与理念,第一,我们的教学该让学生学得自主,充分发挥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独唱、齐唱等技能;其次,让学生学得有趣;将新的演唱形式融于互动参与中;第三,让学生掌握得深刻,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有所学、有所记、有所忆。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听旋律判断太阳的上升与下降,学生的感受非常不错,一下就能判断正确,并且能说出原因。接下来根据旋律画“山”的一环节本节课应当去掉,可安排到复习这一课时在进行。在欣赏黄昏美景时,配上背景音乐效果不过,但欣赏的图片稍多。
学唱歌曲主要是通过听唱法来学习,这一环节占用的时间正好,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进行,后面的画旋律线虽然前面带领学生画过旋律线,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唱唱歌谱,学生单凭听音乐来画,难度比较大。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轮唱歌曲,我与几位学生一起轮唱歌曲,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也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
总之,本节课学生听得比较认真,歌曲的情绪感受很正确,演唱的也比较好听,但我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又因为在画旋律环节与欣赏环节用的时间教多,导致时间紧张。以后在设计教案时,要安排好时间,并斟酌每一环节会有什么突发情况,解决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15《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四三拍的二声部轮唱曲,歌曲优美动听,非常好的描绘出黄昏下的甜美意境。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反思。
今年的三年级我带六个班,有时上课可以比较的进行修改试教学。第一次上这首歌曲时,我没对教案做任何修改就上阵了。课后,我总感觉在歌曲的聆听上做得不够。于是第二次教,加强了歌曲的聆听,果然在反复聆听中学生学歌变得容易了。而且,在学生欣赏完黄昏的'图片后,让他们发表感想,老师再引出歌词,衔接更自然了。
但是,那堂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老师让学生反复聆听,就了解演唱形式“轮唱”是否太单一化了,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分析作品,了解它的情绪、节拍、内容,这样对歌曲的演唱会有帮助。而且我觉得:唱好轮唱的首要前提是能准确唱好歌,而因为歌曲采用了轮唱,对于学生清晰的听清歌曲产生了障碍。基于这两点,我在第二次上课时,添加了一些内容。如,第一遍请学生完整感受歌曲,思考:这是一首怎样的歌?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分析作品。课上,他们的分析挺到位:分别从歌曲的情绪、内容入手来分析。虽然,他们没有人说到“轮唱”,但这并没有多大关系。第二遍欣赏时,我直接范唱歌曲和旋律,目的是让他们能清楚的听清,而同时要求学生为我击拍,让他们感受三拍子的特点。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歌曲和旋律如火纯青,水到渠成。而且,在每一遍演唱时,我都有不同的要求。避免了以往“歌曲一遍遍演唱但要求没有拔高”的现象。在学生唱好基础上,我询问他们: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有的说“合唱”,更有人说“轮唱”,终于有人说“齐唱”,我表扬了他。但事后,我想:应该概括总结一下“什么是齐唱”,加深学生印象。接着,再次让学生听录音,思索“演唱形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他们在歌曲中找答案,该怎么唱?有一女生基本说清了。为了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我与四个乐感较好的孩子合作进行轮唱,成功了,我挺高兴。但是这里我疏忽了一点:应该跟学生再次合作,让他们细听老师演唱的歌词与书上有了什么变化。进而再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两声部同时结束。如果强调的话,可能学生在实践中就不会出错。
这节课最值得好好思考的是,最后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轮唱还是二部的合唱,由于前面的铺垫,花了很多的时间来训练二声部的演唱,可到最后却又让学生来演唱轮唱,这样不是虎头蛇尾的感觉了吗?学生这时应该已经具备二声部合唱的基础,应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示,应将目标提高到合唱上。或者如果我们将目标定位在轮唱上,前面就不需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训练二部合唱,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轮唱的多样性上。
一节课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看我们的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们的目标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有个明确的告知。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本堂课的一些反思,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望同行们能批评指正。